丁香大型成人社区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新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实上,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以来,地方政府一直在移动。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了地方计划生育法规的修订。新的地方法规涉及生育、育儿、教育等方面,但更明确、更可操作的一般是延长生育假、增加夫妻共同育儿假等内容。
增加育儿时间是鼓励分娩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为妇女在分娩和返回工作场所之间留出了更多的缓冲时间。然而,公众舆论的反应并不全是兴奋的,一些妇女也深感担心延长生育假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就业歧视。
这种担忧是不合理的。在此之前,虽然法律明确规定要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维护妇女在怀孕和分娩期间的合法权益,但实际上,许多妇女仍然面临着生孩子就是失业的困境。未来,在延长生育假的省份,企业在招聘时可能会故意避免育龄妇女。因此,生育假的实施与企业的合作是分不开的,政策邀请、企业支付或延长生育假已成为纸上规定。
事实上,一些人的生育意愿较低,不仅包括不想生孩子的主观意愿,还包括不敢生孩子和不能生孩子的客观困难。根本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生育成本高,包括儿童抚养、教育、医疗保健等显性成本,以及就业歧视、权利歧视、社会歧视等隐性成本。
为了建立一个友好的生育社会,我们还需要支持积极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有效降低生育、育儿和教育的成本,保护产后就业和再就业的权益,从而全面释放家庭的生育意愿,从根本上提高生育率。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合理的共享机制。例如,在增加生育假期时,可以引入相关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措施,减轻雇主的负担,提高他们接受政策的主动性和热情。
半月谈评论员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