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视频区东京热
日喀则藏汉夫妻(新年走基层):民族团结就是
日喀则,日喀则,1月28日电 题:日喀则藏汉夫妻:民族团结就是一起过好日子
中新网记者 江飞波
李富华原籍青海,是汉族。2000年,他坐了几天几夜的长途汽车到西藏工作谋生。我和爱人玉珍是2003年夏天认识的。这是青稞最茂盛的时候。2004年秋天,青稞成熟时,我们结婚了。1月27日,日喀则藏族历农新年前,李富华在白朗县家中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讲述了自己的藏汉婚姻史。
我记得那一年(2003年),恰嘎村修建了一条运河。我们外出工作的人经常去村里的食堂买东西。我们慢慢地认识了同一个村庄的玉珍。那时,我不会说藏语。她不会说普通话,但她彼此都有很好的印象。李福华回忆说,当他们准备结婚时,他们的家人对这段跨地区、跨民族的婚姻并不乐观。
玉珍所在的白朗县恰嘎村是西藏传统农区。当时家里人劝我想清楚,说‘你一定会离婚的’。玉珍用不流利的普通话说,当时认定了李富华,觉得这个外国青年善良、善良、勤劳。
婚后,大女儿拉姆出生了。和往年一样,李福华跑遍了日喀则的各个县,做焊接、木工、泥瓦匠等维持家庭开支。然后,一家人陷入了困境。太穷了,最困难的时候真的有最后一顿饭。李福华回忆说,当时为了维持家庭,玉珍也出去工作补贴家庭。
从那以后,生活越来越好。李富华将带着妻子和女儿至少两年回到青海的家乡。后来,我们认为只有一个女儿不活跃,担心她长大后会独自一人,所以我们计划再生一个孩子。他说,他的第二个女儿被命名为德吉,从那时起,家庭就变成了一种双语。孩子们和母亲说更多的藏语,而和父亲说更多的普通话。
玉珍说,这对夫妇不可避免地会争吵,她和李富华也是如此。争吵结束后,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这件事就结束了。她说,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尊重。
李富华也笑着说,每次吵架后,大部分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白朗县是她的地盘。
2016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资助下,李富华和玉珍筹集了20多万元(人民币)在恰嘎村建造了一座传统的藏族庭院。李富华在白朗县扎根。
据报道,十多年前,李富华开始教授当地农牧民焊接、建墙等技术,带领一些人外出工作,转移就业,增加现金收入。我现在和村民关系很好,每个人都对我很好,互相帮助。
玉珍说:打色子(西藏一种游戏),打台球,泡茶馆,他现在和当地农牧民没什么区别。
在他们家,记者看到了几台传统藏式织机,玉珍说,这是用于织邦典(藏式毛织围裙)的工具。2016年开始,玉珍运用编织技艺带领村里的妇女共同成立了一个小规模的编织厂,“我们的羊毛线是自己染的,织出来的邦典质感更好,也不愁销路,为家里增收不少。”她说,编织让大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不耽误家务,村里人很乐于接受。
日喀则藏历农业新年即将来临,李富华的院子里挂着风干牦牛肉。他计划买一些糖果和其他年货,和孩子们一起过新年。
因此,在西藏传统农区白朗县,李富华和玉珍的平凡婚姻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李富华说:以我们家为例,我认为民族团结就是让每个人都过上美好的生活,相互理解和尊重。(已完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