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员工福利制度
盐城,中新网,1月9日电 题:全球滨海论坛:盐城为什么说滨?
中新网记者 钟升
深冬的清晨,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云雾缭绕。被第一缕阳光惊醒,几只丹顶鹤睁开眼睛,高声上下飞舞。鹤鸣远播,天鹅、琵琶鸭、豆雁一个个醒来,天空和海滩逐渐被长着翅膀的精灵填满。在地球上,麋鹿在漫步和觅食。潮起潮落,是海滨喧闹平凡的一天。
1月10日至11日,以和谐共生:共同建设人与自然生活社区为主题的全球滨海论坛将在盐城举行。中国的海岸线很长,有无数的沿海城市。为什么全球滨海论坛选择盐城?
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683万亩沿海滩涂湿地,每年有20万至30万只冬季候鸟栖息在这里,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有300多万只鸟类候鸟,其中32只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皮书。2019年,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沿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
更重要的是,盐城有人和。在这里,每个人都愿意为建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做出贡献。
盐城鸟知道盐城人对滨海生态的保护
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飞过。只有白云为她哭泣,只有阵阵风轻声诉说……1990年,一首《丹顶鹤的故事》(又称《真实故事》)传遍全国。故事的主角是徐秀娟,她曾参与过盐城丹顶鹤的保护和繁殖。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2000多只丹顶鹤中,每年约有一半来到盐城珍禽保护区越冬。正如《丹顶鹤的故事》中所唱,早在上个世纪,盐城就开始加强对各种鸟类的保护。泥小青脚狙击手数量从不到1000只到1164只,连续两年突破学术预测;今年,江苏省盐城市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越冬天鹅数量达到数百只,创历史新高……北到俄罗斯,南到澳大利亚,每年冬天,大约有300万只鸟穿过半个地球,选择了盐城,这是他们用翅膀做的投票。
进入新时代,盐城在鸟类保护方面也更加全面。为了保护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条子泥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电力部门先后拆除和拆除了水面和空气中的各种设施。保护区的所有架空线路都进入地面,沿途在鸟类栖息地较多的湿地周围的供电线路上建造人工鸟巢。在保护鸟类生存和繁殖的同时,鸟类引起的线路跳闸次数同比下降98%,实现双赢。
盐城鹿知道盐城人对滨海生态的保护
冬至时节,麋鹿的老鹿角逐渐褪去,新鹿茸悄然生长,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
麋鹿是中国原产于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区的独特物种。1900年,中国最后一批麋鹿消失在八国联盟的战争中。国家虚弱,生物帮助,野生动物无法逃脱。
新中国成立后,对生态保护的意识逐渐觉醒。自1985年以来,麋鹿通过将在英国繁殖的麋鹿引入中国,麋鹿再次出现在盐城的海滨。现在,盐城的麋鹿已经繁殖到5000多头,在他们的家乡奔腾。
盐城人保护沿海生态,知道盐城的风
盐城因战国时期煮海为盐而得名。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今天的盐城选择了一条新路——靠海喝风。
2021年底,位于江苏盐城沿海的三峡新能源江苏大丰30万千瓦,随着江苏沿海第二输电通道工程的建成投产h8-2.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220kv海缆作为中国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长度86.6公里,最远的风扇离岸82公里。
大力发展海滨清洁风能,成为盐城新的风时尚。仅在大丰,2021年,三峡新能源江苏大丰h8-龙源江苏大丰海上风电项目h4#、h6#(300mw)国能大丰海上风电项目h5#(200mw)并网发电已完成海上风电场项目。沿海滩涂上,巨大的风车随风旋转,不断供电。
截至2021年底,大丰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已达250万千瓦,占盐城的50多万千瓦%。随着盐城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的成功并网,接入江苏电网的海上风电集群超过1000万千瓦。江苏沿海第二输电通道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满足江苏北电南送和西北清洁能源的需求,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绿色动能,更好地帮助江苏绿色低碳发展。
一切都有自己的和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就。活不息;在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交汇处,盐城人选择和谐共处,积极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活的社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