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小说
开展植树造林、退耕休牧,加强雅鲁藏布江保护
守高原生态 保护大河奔腾(大河大河)·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滋养着沿海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雅鲁藏布江大力开展人工种草、退耕还草,加强植树造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照顾高原上的河流。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仲巴县,杰马央宗冰川的冰雪融化了潺潺的流水。这是雅鲁藏布江的起点。大河东去,楚河、拉萨河等河流汇入,逐渐造就了雅鲁藏布江的浩瀚。雅鲁藏布江向东至林芝,林芝墨脱县流出中国。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仅在中国,2000多公里长的雅鲁藏布江海拔就达到了4000多米,创造了雅鲁藏布江沿线多元化的自然景观,包括各种野生动物的高原草地、数百公里的高寒沙漠和大峡谷热带雨林。
日喀则仲巴县
恢复草原湿地环境
在杰马杨宗冰川的脚下,它滋养了一个广阔的天然草原。从远处看,你可以看到成群的藏族野驴和藏原羚羊奔跑和玩耍。近年来,仲巴县大力推进人工种草、退耕还草,使曾经不堪重负的草原得以休养。
在仲巴县,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由于海拔高、温度低,气候相对干燥。仲巴县环保局局长曲扎说:旱天,水干了,河床露了出来。风一吹,到处都是沙子。
巴县林草局局长拉巴次仁感慨道:我们这里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草原无法与低海拔地区丰富的草原相比。,牛羊低头吃几口,就能把地上的草都吃光。
休牧已成为仲巴县保护生态的必然选择,先天条件薄弱,我们必须通过减少人类活动来保护草原。拉巴次仁说:由于饲养牲畜,一些地方的草原严重退化,我们只能用围栏包围这些土地。仅2021年,该县就对近10万亩退化草原进行了改造,相关地区的植被正在稳步恢复。
毗邻杰马央宗冰川的草原是休牧的重点。由于冰雪浇水,仲巴县形成了罕见的天然牧场。然而,为了最大限度地恢复这里的草原,仲巴县的牧民基本上不再在这里放牧。随着畜牧业的减少,这里的草原已经成为野生动物活动的重要场所。目前,我们正在探索促进雅鲁藏布江源流域的保护。曲扎说。
仲巴县委书记曹伟说:通过大力开展雅鲁藏布江流域荒漠化、草原退化、黑土滩治理等生态恢复工作,源水质显著改善,沙化面积逐年减少。
山南市乃东区中段
继续推进植树造林
从日喀则到山南,雅鲁藏布江汇入多条河流,流经山南贡嘎县乃至东区,河流开阔平缓。但受高原独特气候影响,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区是高原高寒风沙型区,土地沙化严重。
达瓦欧珠的小屋距雅鲁藏布江仅几公里。站在小屋外,连绵不断的树林一直延伸到河边。达瓦欧珠说:每年夏天,两岸都是绿色的。
但事实上,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雅鲁藏布江沿岸并不是这样的——今天的森林所在地,四十多年前仍然是裸露的沙丘。当风吹来时,沙子到处流动,有时甚至会堵塞河边的道路。达瓦欧珠回忆道。
达瓦欧珠的父亲达瓦坚参是村里的护林员。20世纪80年代,一个植树造林项目开始推进。当时,山南各地组织了植树造林和防风固沙工作。许多沿海居民成为护林员,参与植树造林。
雅鲁藏布江沿岸气候干旱,沙化严重,树苗种植容易,但存活率不高。像达瓦坚参这样的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尽可能提高树苗的存活率。在长期的工作中,达瓦坚参总结了技巧,保持存活率主要取决于四件事:是否有人为破坏、野生动物破坏、病虫害、土壤水分是否充足。
在达瓦欧珠的记忆中,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树林打交道。当时还年轻的达瓦欧珠不懂父亲的坚持,还劝父亲:这么大的河,这么多沙子,我们要干哪一年?
达瓦坚参很执着:我们的任务是保护这些树,让大家以后再也不用了‘吃沙子’日子。达瓦欧珠不明白父亲的坚持,但他认为如果我成为一名护林员,我父亲会更容易吗?因此,当他退伍回家时,他也选择成为一名护林员,与父亲一起参与雅鲁藏布江植树事业。
与树木长期打交道,达瓦欧珠逐渐明白了这项工作的意义。近十年来,雅鲁藏布江沿岸树木种植量不断增加,成活率不断提高。达瓦欧珠说:一方面,由于政府越来越重视绿化,另一方面,它也是前几十年奠定的基础。
在雅鲁藏布江中段,像达瓦坚参父子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有的开苗圃,有的自愿造林,有的改进种植技术,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雅鲁藏布江两岸越来越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山南人在雅鲁藏布江沿岸造林了4500多万株植物。从贡嘎县到桑日县,沿岸长160公里,宽1公里.防护林带8公里,面积约45万亩。
下游:林芝市墨脱县
探索生物多样性的美
雅鲁藏布江在林芝市向南转弯,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上挖出了一个缺口。在米林县和墨脱县,400或500公里长度超过3000米,形成了深长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该地区的气候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更潮湿,形成了茂密的原始森林。
30多年后,西藏林业调查规划院研究员刘务林在墨脱县遇到了他的老朋友——赤斑羚。
脚下是湍急的雅鲁藏布江,头顶是悬崖。30多年前,刘务林看到赤斑羚栖息在这里。这一次,他带着中国科学院墨脱地球景观与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赵旺林回到家乡,看看他是否能再次遇到赤斑羚。
赵旺林介绍,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使墨脱和雅鲁藏布大峡谷成为科研人员向往的研究场所。
赵王林带着装备进入茂密的原始森林后,仔细观察沿途的树木和地表,注意动物留下的脚印、粪便和皮毛,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动物栖息地和活动的痕迹,选择安装红外相机的点。
峡谷中的植被垂直谱和植物多样性也吸引了许多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波仍然记得他第一次进入墨脱时的场景——墨脱的第一条公路于2015年通车。然而,为了研究大峡谷地区的植被分布和植物多样性,他和他的研究团队仍然选择多雄拉山,步行进入墨脱。
墨脱的路比他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走在路上,到处都是水蛭咬着徐波和他的队友。更可怕的是沼泽,在穿越许多雄河无人区进行调查时,他们必须边走边寻找道路,穿越密林,并实时警惕沼泽。徐波说:墨脱峡谷中有中国纬度最高的热带季雨林。两岸高耸的山峰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垂直谱——覆盖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冷温带针叶林、山地灌溉、山地草甸等植被类型,吸引了我们的植物研究人员在这里进行深入的研究。
记者 徐玉尧